近日,一則令人心悸的視頻在網上瘋傳:三名光背年輕男子,不顧一名十三四歲男孩的哀求,對其持續毆打。記者隨後調查發現,事發北京五環外的奶西村,打人事件涉及的幾人,多來自外地赴北京的打工者家庭——— 即通常所說的“移民二代”。
  這些“移民二代”呈現出來的冷血而暴戾的程度,超出大多數人的想象。
  有評論認為,“移民二代”惡性毆打事件的本質,是一個被遺忘群體的自我沉淪。本應獃在課堂的十幾歲少年卻成為毆打事件的主角,重覆的無疑正是這樣的墮落過程:作為“移民二代”,可他們卻被直接“丟”給了社會,人心與價值鏈條難免潰敗。
  伴隨著“移民二代”的長大成人,他們已成為無法被忽略的群體。這個人數龐大的群體,需要被看到;他們的生存與權利狀態,正等待著被改變。
  “移民二代”犯罪案件逐年上升成高危人群
  據北京、上海兩地相關司法機構的調查發現,農民工隨遷子女即所謂農民工二代中,犯罪存在高發現象。
  近日,北京市高院發佈2013年度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工作報告。報告顯示,非京籍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較高,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5.3%。
  調研發現,幾乎每一個“問題少年”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。權益遭受侵害特別是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,大多是外地來京務工人員的子女;而外地來京務工人員子女也是違法犯罪行為的多發群體。《新民周刊》2013年的報道稱,近年來,農民工二代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上升,犯罪率不僅比城市同齡人高很多,也比老一代農民工高得多。進一步的調查顯示,農民工二代犯罪呈現出侵財性犯罪占多數、暴力犯罪占相當比例、結夥犯罪突出、犯罪隨意性大等特點。
  誰把他們逼上犯罪路?主動拋棄與被拒絕
 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孩子走上歧路的?
  分析認為,農民工二代未成年人犯罪成因,首先是社會保障機制不得力。與父輩相比,農民工第二代少了對農村作為歸宿的認同,多了對融入城市的渴求。他們主動“拋棄”了農村,卻又被城市所拒絕。
  第二個成因是缺乏良好的學校教育。讀書問題已成為農民工二代青少年時期面臨的最大困難。雖然當前國家推出了義務教育階段免費的舉措,但這種困難依然存在,表現最明顯的是教育體制的問題,由於民工子女的大量涌入,造成當地教育資源嚴重緊缺,使當地政府在盡可能滿足他們就學需要的同時,不得不採取措施限制民工子女入學,限制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等。
  相對本地戶籍的未成年人來說,農民工二代的失學率較高,受教育程度低,過早脫離了有效的學校教育管理,不少人終日游手好閑,為滿足上網、吸煙、喝酒等消費需求,不惜以通過非法手段獲得財物供自己隨意揮霍,導致侵財性犯罪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。也有不少人沒有歸屬感,逐漸成為游離於農村與城市社會體系外的“社會游民”,很容易犯罪。
  由於受教育程度較低,農民工二代的犯罪方法一般比較簡單,很少有高智商、高技術的犯罪,且犯罪多為臨時起意,往往帶有突發性和情緒宣泄性的特點,有很大的隨意性。
  第三個成因是父母教育方法不當,一部分農民工父母本身存在犯罪問題,或酗酒、賭博,或整日忙於為生計奔波,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問題。這些父母大都自身文化水平有限,對子女採取粗暴的打罵方式。
  此外,部分外來打工人員的家庭結構不完整,也使得他們的子女常常難以感受到來自家庭、來自父母的溫暖,容易造成孤僻、冷漠、自卑等不良性格特點。 (半月談)
  (原標題:“移民二代”的未來在哪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zaiiiq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